为何说《战国策》这本书有毒?_纵横家_儒学_儒家

摘要:东周分两段,春秋和战国。《春秋》便是左丘明根据中国春秋鲁国历史写的一本史书,后经过孔子订,这本书被列为儒家知识分子必读的儒学五经之一,地位甚是崇高。而描写战国时期的史书...

东周分两段,春秋和战国。《春秋》便是左丘明根据中国春秋鲁国历史写的一本史书,后经过孔子订,这本书被列为儒家知识分子必读的儒学五经之一,地位甚是崇高。而描写战国时期的史书《战国策》的地位,就显得太过于卑微了,备受历代史学家和儒学知识分子的鄙视和诟病。

其最终的原因在于这本书的思想大大违背了被汉武帝列为正统、讲究仁义礼智忠孝顺的儒学思想,此书可谓大逆不道,传播的是纵横家的实用讨巧思想,功利性极强。另外,这本书名义上是史学,但写得很没有章法,大量运用春秋笔法,写得天花乱坠,严重脱离事实真相,离董狐直笔的衡量标准差了十万八千里,这本书在正儿八经史家眼中就是故事书,太不严谨了。《战国策》在西汉大家刘向编定整理之前,卷序颇为混乱,错字不少,被重新校订整理后,便按国家名称编为33篇。

展开剩余53%

《战国策》是一本史书,但不同于《左传》的编年体,它是一本国别体,其笔法文学色彩浓厚,看着比较过瘾,穿插着很多寓言,对于事件的叙述有很多夸张色彩,可以说是一本故事集。集中描写的是战国纵横家游说国王的言辞、权力斗争的惊心动魄、你征我伐的高超谋略等情节。这本书是纵横家的精华集锦,极力发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儒学知识,而崇尚权变、智谋和利益。这是一本厚黑学著作,实用主义色彩浓重。

传统儒家讲究地位的尊卑有序,而战国策则强调国王要低下身段去恭请策士。在这帮纵横家眼中,修建黄金台大规模招贤纳士的燕昭王,为了请范雎居然有失体统下跪的秦昭王,这才是好国王的典范。儒家学所宣传的仁义礼智都被纵横家踩在脚下,他们赤裸裸地宣传重义轻利。战国策中纵横家的典型代表便是苏秦。苏秦早年贫寒潦倒,被家人尤其是嫂子看不起,受尽嘲讽。但当他身被六国相印、衣锦还乡之时,全家人的态度发生了惊人的转变,个个笑若桃花,眉清目善,极力讨好苏秦,出将入相、锦衣玉食才是人生所极力追求的东西。张仪、吕不韦、秦宣太后等人都深受这种极端功利主义思想的腐蚀。春秋时期如果两国交战是非常讲究礼仪的,晋文公为了报答楚成王当年的收留之恩,两国交战的时候他会主动退避三舍,结果真的做到战国时期,战争双方更讲究权谋,讲究不择手段,战争变得更加残酷。后世儒家说《战国策》这本书伤风败俗,有毒!

发布于:天津市

yabo登录官网介绍

产品展示

新闻动态

yabo登录官网

电话: 邮箱:

yabo登录官网

微信

微信